大胆猜测:点进这篇文章的你,大概也戴着厚厚的眼镜吧?🤓不过,近视除了摘了眼镜看不太清、有点麻烦以外,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也这么觉得,不妨先来看看一张图片:
(a)正常眼底 (b)高度近视眼底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都不用仔细对比,你就能发现:右侧(b)图这个高度近视者的眼底,像开裂一样,能清晰看见一些「豹纹纹理」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近视可不只是看不清很多人都不知道:只要近视,无论度数高低,都会增加各类眼底疾病的风险比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先别慌!通常来说,度数越低,风险越小对于中低度近视来说,风险肯定比不近视的人高,不过总体来说风险不大。
但高度近视,也就是「大于 600 度」的近视,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高度近视比起中低度近视,好像只是更看不清罢了然而事实是:对比中低度近视,高度近视患上各种眼底病变的风险都增加了不是一点点:高度近视患青光眼的风险要高近 50%高度近视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可能性要高 17%。
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是 5~6 倍
图片来源:VCG 视觉中国而最坏的结果,就是失明基于北京、邯郸、台湾等地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取代青光眼,成为中国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与此同时,一项荷兰的研究表明,9.6% 的高度近视患者最终会失明。
这相当于,每 10 个高度近视里,最终可能会有 1 个人永远失去光明为什么高度近视这么危险?高度近视的人,除了看啥都像带了层模糊滤镜之外,人生中还有很多不能解锁的模块例如去游乐园,别人坐过山车,玩跳楼机,挑战激流勇进,玩得就是刺激!但高度近视的人,不行。
别人想要挑战极限,就去体验潜水、蹦极、滑翔伞……但高度近视的人,不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近视度数高一点而已,为啥有这么多看起来和眼睛无关的不能?因为真的有风险。近视的本质,其实就是眼轴变长,导致看到的物体成像聚焦在视网膜前,而非视网膜上。
一个成年人的眼轴,长度通常在 24mm 左右,当我们的眼睛近视度数每增加 300 度,眼球就会对应拉长约 1mm,度数越高,眼轴越长所以对于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来说,眼轴的长度约在 26mm 以上,比不近视的人至少多出 2mm。
别小看这 2mm,影响其实非常大我们的眼球,包裹着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一系列重要的结构把眼睛想象成一个气球,气球越吹越大,球壁也就越来越薄,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也是如此文章刚开始展示的那张图片当中的「豹纹纹理」,其实是血管的纹路,就是因为视网膜太薄而显露了出来。
而视网膜一薄,各种眼底病变就容易找上门来。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像图(c)展示的就是已经发生病变的眼底,当中那些泛白的色块,就是高度近视引起了脉络膜局部萎缩,从而暴露出了下方白色的巩膜容易病变是一方面,极端情况下,受到了点外力冲击,这些膜就会裂开或者脱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为了避免风险,回想一下你去游乐园的经历,是不是就在过山车、跳楼机、大摆锤旁的注意事项都会提到里看到过:高度近视者需谨慎参加此项目这就是原因所在有人可能要问了:我做过近视矫正手术,是不是就没问题了?。
答案是:依旧有问题因为近视手术解决的只是「看不清」的问题,但近视带来的眼球结构变化已经发生了,即使做了手术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正因如此,为了尽早发现病变,预防最坏的结果发生,我们建议:高度近视每年都要做一次眼底检查。
有些眼底病变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但后续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
眼底检查之所以必要,就是可以尽早发现这些病变,便于医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比如有些人的视网膜,可能局部存在裂孔,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手术,将视网膜的裂孔处「焊牢」,让视网膜变得更加稳定,避免失明的悲剧发生而且,眼底检查比想象中要简单得多,它的全名叫做
「散瞳眼底检查」:开始之前,医生会往你的眼球表面里滴入一种药水,让瞳孔扩大,也就是「散瞳」,方便更好地查看眼底;于是就可以正式开始了,现在眼底检查的办法有很多:有配合裂隙灯直接观察的,也有使用仪器的(检眼镜、眼底照相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整个过程和验光比较类似,十几分钟就可以结束,价格也不贵,通常在几十块左右现在每年做常规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对于眼睛这样一个重要的部位,除了好像一直都在被大家忽视如果你也是高度近视,或者如果身边的家人朋友是高度近视,那么记得提醒自己或他们:。
检查的注意事项1. 检查前请半天假,最好有人陪同(很重要);2. 检查当天就不要戴隐形眼镜了,框架眼镜会省事很多;3. 检查后需要 6~7 个小时的恢复时间,期间眼睛会有点怕光,最好戴上墨镜;4.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做一个
黄斑 OCT 检查,这个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黄斑区有没有细微的病变,检查时间只需要 5~10 分钟,不过费用稍微高一点,大概在 200~300 元。本文合作专家
更多优质内容眼底检查前哪些准备要提前做?眼底检查后,需要注意什么?高度近视想做近视手术,哪些信息要提前了解?试试在丁香医生 App 搜索「近视手术」或「眼底检查」马上查看更详细的专业解答
参考文献[1] Dai, S., Chen, L., Lei, T., Zhou, C., & Wen, Y. (2020). Automatic Detection Of Pathological Myopia And High Myopia On Fundus Images.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1-6.
[2] Marcus MW, de Vries MM, Junoy Montolio FG, Jansonius NM. Myopia as a risk factor for open-angle glauc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2011;118(10):1989–94 e2.
[3] Younan C, Mitchell P, Cumming RG, Rochtchina E, Wang JJ. Myopia and incident cataract and cataract surgery: 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2;43(12):3625–32.
[4] Ohno-Matsui K, Kawasaki R, Jonas JB, Cheung CM, Saw SM, Verhoeven VJ, et al.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 for myopic maculopathy. Am J Ophthalmol 2015;159(5):877–83 e7.
[5] 徐捷, 徐亮. 近视防控的六维度评估及防控模式[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20(3): 129-132 XU Jie, XU Liang. Six dimensional evaluation for 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2018, 20(3): 129-132.
[6] Verhoeven VJ, Wong KT, Buitendijk GH, Hofman A, Vingerling JR, Klaver CC. Visual consequences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phthalmology. 2015; 122: 101–109.
策划制作作者:Chaos | 策划:杨大风监制:Feidi |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