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手术的危害和副作用(血糖高出现手麻脚麻怎么回事)

admin · 2024-12-31

高血糖已悄悄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特别是一些人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症状时,还未意识到这可能与高血糖有关。高血糖并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属问题,许多看似普通的身体不适,都可能与血糖升高有关。

那么这些症状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来深入了解高血糖是怎么影响身体的?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胰岛素调节血糖,使其维持在一个稳定范围而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血糖就会升高。

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一系列症状有一位56岁的患者王阿姨,她在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达到85 mmol/L(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但因为没有不适症状,她并未重视。

然而半年后,她开始感到手脚麻木,夜间睡觉时双脚像“针刺”一样疼痛,甚至出现视力下降的问题。经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这些症状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和血管损害所致。

视力模糊与高血糖的关系高血糖会对眼睛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由于高血糖损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出血,甚至出现视力丧失的风险据《中华眼科杂志》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5%的人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10%可能最终导致失明。

高血糖还可能引起晶状体膨胀,导致暂时性视力模糊。一些患者会发现血糖控制不佳时,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但血糖稳定后视力又有改善。这是因为高血糖改变了晶状体的屈光率。

如何保护视力?定期检查眼睛: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尤为重要,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避免严重后果控制血糖:这是根本措施研究表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年),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可大大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注意用眼卫生:减少长时间用眼,保持适当的光线,避免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

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功能失调可能影响视力中药如杞菊地黄丸,可以起到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手脚麻木的幕后凶手当高血糖长期未得到控制,很多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或灼烧感,这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

这是一种由于高血糖损害神经纤维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常见表现包括夜间加重的麻木感、皮肤对冷热的敏感减退,甚至严重时出现溃疡或感染张先生是一位48岁的工程师,平时工作繁忙,经常熬夜他在一次加班后发现脚底发麻,以为是坐姿不当导致,但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连穿鞋都感到刺痛。

到医院检查时,医生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他的血糖值已经高达12 mmol/L

如何应对手脚麻木?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缓解并发症的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9~61 mmol/L)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1、B6和B12对神经修复有一定帮助研究表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年),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B族,可缓解神经病变症状。

合理使用药物:针对神经病变的疼痛,药物可缓解刺痛感,但需严格遵医嘱。

中医针灸:针灸疗法在缓解痛感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有一定效果,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高血糖患者的日常管理饮食调整是基础控制饮食是管理血糖的第一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高血糖患者应以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为主,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高糖分、高脂肪的食品。

用燕麦代替白米饭,用坚果代替甜点可以尝试中药材进行辅助调理。山药和葛根具有健脾益肾、降糖的作用;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有助于辅助降血糖。

适量运动运动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有效手段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药物治疗需谨慎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包括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但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购买或随意更改剂量二甲双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但对于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需特别谨慎

提高健康意识,从点滴做起对于高血糖及其并发症,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变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还记得开头提到的王阿姨吗?在医生的指导下,她通过饮食调整、合理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了正常范围内,手脚麻木的症状明显缓解,视力也逐渐恢复。

这表明,只要科学管理,高血糖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高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起,关注自己的血糖健康,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参考文献《中华眼科杂志》,2019年,第55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年,糖尿病并发症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年,第37卷。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管理指南,2020年。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文章推荐:

适合近视眼的3种运动(视力防控建议)

为什么不推荐做近视手术(熏眼睛的仪器叫什么)

近视度数和视力对照表(什么菜对视力发育好)

做完近视手术两年又近视了怎么办(爸妈都不近视)

热门浏览